时间:2021-10-28 点击: 次 来源:网络 作者:好大夫专升本邱老师 - 小 + 大
一提到因果,很多人会认为是迷信。 其实不然。 所谓因果,就是业因果报。“因”就是原因,也叫因缘;“果”就是结果,也叫果报。 因果不是谁规定或制造的,而是客观存在的规律。 因果,是人生的真理,是行事的准则。 人这一辈子,都有因果。 《道德经》有云:“天道无亲,常与善人。” 一个人,如果心存善念,行中有善,上至孝敬父母,下至爱护家人,喜欢乐于助人,那么就会无形之中为自己积福积德,悄然改变自己的命运。 王充在《论衡·福虚篇》记载了一个典故: 楚惠王一次在吃凉酸菜时发现有水蛭,于是就把水蛭吞食了,之后腹部得病不能吃东西。 令尹问楚惠王是如何得此病的。 楚惠王回答说: “菜中有水蛭,按照律法应是死罪。如果我只是口头责备厨房里的人,而不处死他们,那么就是废弃法律。” 楚惠王又道:“如果真追究起来,将厨师杀头,我又不忍心这样做。我怕旁边的人看见,所以便把水蛭吞下去了。” 令尹听后,立即叩拜说:“我听说天道是没有亲疏的,只帮助有德行的人。君王具有仁德,靠天的帮助,病不会造成伤害。” 当天晚上,楚惠王去厕所方便时排出了水蛭,同时患有多年的腹部积块也全都痊愈了。 楚惠王腹部的积块,大概是瘀血。 为了保全厨师性命吞食了水蛭,却无意间治愈了自己久治不愈的疾病,这是君主仁慈的果报。 生命如一棵树,而善意就是叶子上一点一滴的露珠,凝聚着人生的精华。 人生中的任何一言一行,一举一动,其实都造就了今天的你。 那些曾经种下的善良,总是会在不经意间回报给你意想不到的好运气。 人,永远都是相互的。 爱出者爱返,福往者福来。你给世界几分爱,世界会回你几分爱。 你投之以桃,我必报之以李;你雪中送炭,我定仗义相助;你施于别人,别人会回敬于你。 战国时期,孟尝君门下有个叫冯谖的门客。 冯谖平时在府里吃吃闲饭,啥也不干,而在待遇上提的要求却不少,因此也不受孟尝君待见。 后来,孟尝君因供养门客太多经费紧张,便派他到薛地讨债。 冯谖到了薛邑,让经办人员把应该还债的乡民们都召集起来核对债券,却把没有偿还能力的贫穷乡民的借据当众烧掉了。 几天之后,冯谖复命时,孟尝君非常恼怒。 冯谖说: “薛地困苦,我烧掉的是没有任何用处的债券,虽然我没有带来钱,但是我给您带来了义。” 孟尝君虽然没有责罚他,但是心中却颇有不满。 几年之后,孟尝君遭君主猜忌,交出相印,去薛地避难,薛地百姓出城十里相迎,感念他的恩德。 孟尝君看到这些支持他的臣民,他才懂得了冯谖到底给他带来了什么。 因为薛地的支持,孟尝君没有一败涂地,后来齐王回心转意,再次召回了孟尝君。 孟尝君避免了一场风波,也巩固了自己在朝堂的地位。 《诗经》里有句话: “投我以木瓜,报之以琼琚。匪报也,永以为好也!” 因果,一定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。 你若刻薄,别人一定用尖酸对你;你若大方,别人也一定报之以歌;你若善良宽厚,真诚相待,自有人愿意与你患难与共。 你若自私自利,虚情假意,人人都会对你避而远之。 有人问: “为何我身边很多坏人没得到报应,而好人却没得到好报?” 也有些人认为:“人生一切都是偶然,没有什么前因后果。” 《涅槃经》说: “善恶之报,如影随形;三世因果,循环不失。” 意思是说,业有三报: 一现报,现作善恶之报,现受苦乐之报; 二生报,或前生作业今生报,或今生作业来生报; 三速报,眼前作业,目下受报。 历史上,每一个家族之所以能绵延不衰,人才辈出都有其特殊的背景以及因果定律在里面。 丝毫跳不出“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;积不善之家,必有余秧”的规律。 范仲淹为官则勤政爱民、奖掖人才,居乡则自奉俭约、乐善好施。 他一生立义庄、修水利、举人才、置义田、兴义学、济贫困,先生一生的善行义举,不胜枚举。 他的家族八百年一直长盛不衰,子孙后代繁衍不息,这与他的德行好有很大关系。 《菜根谭》中说:“心者,后裔之根。” 意思是,一个人能有一颗善良的心,就等于给后代子孙种下了幸福的种子。 世间一切都存在着因果,前因后果,你今日所做的每一件善事,都将成为你今后的福报。 我们在发出善心的一刹那,善报就已经开始了。 |
下一篇:学会不与人争辩,你就赢了!